2006.8.17.聯合報  記者梁欣怡/專訪
                                                                               
「當初政府鼓勵私人興學、多設大學的結果,一定會有功課不是很好的學生也進入大學,
這是可預見的。」暨南國際大學資工系教授李家同直言,當大家都能進入大學,就好像要
全國民眾都來讀莎士比亞或高等微積分一樣,看起來好像這個國家很厲害,問題是:有意
義嗎?
                                                                               
「這是我們不能不面對的事實!」李家同說,讓程度不是太好的學生進入大學,表面上看
起來好像全民素質都被提高,但這些孩子進入大學後,不見得有能力讀得下去,政府當局
必須正視這個現實。
                                                                               
向來有話直說的李家同,始終都很關心弱勢學生的教育權,長期以來,他一再疾呼,辦教
育要講品質管制,否則程度再差的孩子都能畢業、一路升上去,甚至進入大學,此時再來
感歎大學文憑貶值,似乎為時已晚。
                                                                               
今年大學入學考試分發,錄取率創下超過九成的歷史新高紀錄,學界一片檢討聲浪;滿街
的大學生,素質卻大不如前,畢業後找不到好頭路,呼籲教育當局不能再當鴕鳥。事實上
,早在8月初,李家同便為文「可怕的低分錄取」投書媒體,猶如當頭棒喝。
                                                                               
李家同從來不是個菁英主義者,但他強調,辦教育也不能太不菁英,還是要小心,不能走
到另一個極端去。比如說,他就主張,大學錄取門檻不要太低,把選填志願的最低分數稍
微提高一些,但會不會因此有大學招不到學生、甚至倒閉,這就不是單一學者能夠置喙。

但他仍忍不住批評,政府當局想要建立一流大學,祭出五年五百億政策,這樣的政策太奇
怪,「天底下哪有這麼簡單的事」,辦大學、辦教育急不來,政策不能走到哪、做到哪,
沒有藍圖、沒有希望。
                                                                               
要提升大學生素質,李家同主張從小學就要搞好,特別是英文、數學、中文這些基本能力
,一點一滴打好基礎。因此,過去三年來,李家同在企業界幫助下成立博幼基金會,為偏
遠地區的弱勢學生提供課輔,9月開學後,有將近千名學生受益,他們的未來出現曙光,
李家同說,這是台灣的「希望工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rrywu06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