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防環境適應障礙 學正面思考

                                                                               
現代人不論是工作或生活,都處在高壓狀態下,如無法找到紓解方式,
易出現焦慮與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包括煩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
記憶力下降等身體不適。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表示,
環境適應障礙是現代人常見且易忽略,如果不積極治療,可能併發如長期
廣泛焦躁症,或心臟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
                                                                               
楊聰財主任表示,環境適應障礙是在3個月內,生活上出現1個壓力來源
而因為這個壓力,使得情緒與行為影響到生活功能、人際關係。
例如學生受到聯考壓力而無法承受,出現逃學、打架等行為偏差的行為;
或是上班族無法適應工作壓力,因而去飆車、豪賭、暴怒等行為。
一旦壓力解除,這些出現的症狀會慢慢消失。
                                                                               
主要症狀
                                                                               
壓力引起的身心反應,包括自律神經失調,交感神經過度活躍,會表現出緊張、
不想動等。另也因腦內分泌可安定神經系統,
避免引起焦慮的神經傳導物質GABA會不穩定,造成胸悶、心悸、頭痛、心跳加快、
四肢痠痛等。
                                                                               
高危險族群

凡事都要求第1、自尊心低無法接受失敗、神經質與「A型性格」的人,
都是環境適應障礙的高危險族群,如果不紓解壓力,容易因為自律神經緊繃,
連帶併發消化性潰瘍、心血管疾病等。
                                                                               
自我檢測
                                                                               
要知道自己是否有環境適應障礙,可做以下評量:
                                                                               
在最近1個月內,有沒有至少一半時間出現下列情形:
                                                                               
1.感到身體各部分過度肌肉緊繃、發硬、疼痛或抽筋。
2.雙手煩躁不安地擺動。
3.坐立不安。
4.入睡困難。
5.太緊張。
6.感到虛弱或無力。
7.做惡夢。
8.種種擔憂令你不安。
9.很容易感到煩惱和激怒。
10.當需要迅速處理事情時,思緒會雜亂無章。
                                                                               
結果:出現5項以上情形時,要注意已經處在身心壓力下,需要進一步接受治療。

TEA預防法
                                                                               
T(Thought)思考:
凡事盡量以正面思考,隨時對自己有自信心、要常常鼓勵自己,
同時也可以促進好的抗壓荷爾蒙分泌。
                                                                               
E(Emotional)情緒:
可以練習一些如冥想等放鬆方式,來穩定自律神經,保持情緒平穩。
                                                                               
A(Action)行動:
以一些行動來舒壓,例如洗臉,讓自己冷靜、找個安靜地方深呼吸,
或是把自己認為很煩惱的事都條列式整理,列出自己可以先做後做的,
再1件件逐漸完成。
                                                                               
藥物治療
                                                                               
1.穩定自律神經藥物
楊聰財主任表示,在臨床上,會開立Benzodiazepine藥物來治療環境適應障礙病患,
這類藥物有鎮定、抗焦慮、安眠等功效,不過同時也要考慮它有成癮依賴性。
                                                                               
2.情緒改良藥物
另外醫師也會依病情程度,開立如百憂解等抗憂鬱劑,可有改善如暴怒、
情緒低落等功效。

心理輔導
                                                                               
1.加強正面思考
教導病患一些正面積極的思考與態度,排除負面想法,如上班族需上台做簡報,
要求完美的人,在出席前一直告訴自己不可以出任何差錯,這樣反而讓自己更緊張。
楊聰財主任表示,在做認知行為技巧治療時,都會告知病患,其實上台緊張是正常的,
如果出一點小差錯也沒有關係,因為不完美正是下1次進步的空間。
                                                                               
2.學習放鬆方式
讓病患學習一些放鬆方式,例如瑜伽、深呼吸、冥想、打太極拳等舒緩運動。
                                                                               
不治療易有併發症
                                                                               
環境適應障礙如沒有積極治療,也會造成身心的傷害,
如生理併發出「長期廣泛焦躁症」,會在6個月內持續出現不安、靜不下來、
肌肉痠痛無力、易怒、失眠等症狀。生理則是出現心臟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
大腸激躁症、消化性潰瘍等。
                                                                               
(蘋果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rrywu0620 的頭像
    harrywu0620

    新觀點360 哈利部落格

    harrywu06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