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8.22.聯合報  記者喻文玟╱專題報導
                                                                               
近幾年全球吹起華語文熱,「中文」發展也搭上全球化趨勢,為傳統中文系注入理論、創
作之外的活力。
                                                                               
分理論創作兩組
                                                                               
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張曼娟說,傳統中文系分「理論組」、「創作組」;前者偏古典文學
、後者著重現代文學。不過,各校中文系以「理論組」居多,現代文學較少列為必修課,
屬於創作組的現代文學課程,包括現代詩、現代小說、散文、台灣文學。
                                                                               
張曼娟說,「理論組」課程通常比較深,從中國文學發展角度學中國思想史、文字、歷史
。「文字」、「聲韻」、「訓詁」是文字基礎課程;「四書」、「老莊」、「唐宋八大家
」、「歷代文選」偏思想面,都是必修課。
                                                                               
張曼娟認為,過去讀中文系比較容易出現「只知古文不知今」的學生,現在讀中文系很重
視「創意」、「想像力」,要能「以古方今」否則會出現文學斷層。
                                                                               
加修輔系或學程

 她建議學生,加修日文、英文、或觀光、設計類的輔系或學程,尤其是未來華語師資需求
增加,具備兩種以上語言能力就業吃香;觀光和設計適合創造力豐富的學生,能轉化中文
系的「」意。華語文的熱潮,也催生大學成立相關科系。今年台南大學、國立聯合大學
成立「華語文學系」、銘傳大學成立「華語文教學系」,都是從傳統中文系轉型而來科系

                                                                                
銘傳全英語授課?
                                                                                
銘傳大學華語文教學系主任劉廣華指出,華語文相關學系都是要培養「教華語」的人才,
以銘傳為例,隸屬於國際學院,大一、大二採全英語授課,學生是在英語的環境裡學習怎
麼教中文;大三、大四才回歸中文授課,理論也會學得比較深。
                                                                                
有第二外語專長
                                                                                
相關系所的課程都差不多,包括語音學、中國文字發展、華語修辭、語言教學理論與方法
、華語教材教法等,劉廣華認為,華語修辭和理論會比較偏難,類似西洋修辭學,學的是
比較深的文字、文學理論。
                                                                                
劉廣華說,大陸華語教學人才以量取勝,台灣以質取勝,正體字學簡體字容易,台灣也比
較重視學生英文能力,大陸師資目前英語能力都比較弱。

劉廣華分析,今年九月起,美國規定所有高中預先學習科目要列入中文,初估約有2500所
中學,至少需要5000名師資,東南亞、歐陸華語師資需求都逐漸增加,就業市場前景看好
,華語文相關學系學生,應該多具備第二外語專長,增加自己實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rrywu06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