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又是龍應台,我×──從「野火」到「冰點」
李大同
                                                                               
                                                                               
    編案
                                                                               
    「野火」燒進了北京城,熱情融化了「冰點」。去年五月下旬,北京中國青年報專版
「冰點」,刊出一篇龍應台文章「你可能不知道的台灣」,轟動華文世界,雖然引起中共
高層不喜,中宣部批評該文「如此宣揚台灣民主自由」,實在不宜披露,但生米已經煮成
熟飯,「你可能不知道的台灣」膾炙中國讀者,成為津津樂道的超級熱門話題。本文即為
當時的「冰點」主編李大同親自撰寫,運用現場目擊的筆法,詳細敘述那時候向龍應台約
稿、審稿、定稿、發稿付印的編輯始末,過程曲折,宛如「拍案驚奇」,值得再三捧讀。
本文收入龍應台即將出版的新書「請用文明來說服我」,時報文化發行。
                                                                               
    龍應台「輸了」
                                                                               
    大陸民眾對於台灣的民主化進程知道多少呢?不少人知道台灣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
期已經開放黨禁、報禁,已經開始全民投票選舉領導人和議員……網民津津樂道的,是電
視裏出現的台灣立法院裏議員們扭打成一團的場景,大加嘲笑。
                                                                               
    總而言之,台灣的真實情況在大陸民眾頭腦裏亦真亦幻,既被高度關注,也可說是一
無所知。包括我們這些新聞人在內,也部分地存在這個問題。這種狀況終於被打破,因為
一次前所未有的訪問。
                                                                               
    2005年4月底至5月初,台灣國民黨主席連戰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接踵訪問大陸,與中
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舉行會談,在大學公開演講、拜謁中山陵、回鄉祭祖……台灣政治
人物的一顰一笑、言談舉止,鮮明生動地出現在大陸電視熒屏上,往往長時間直播,再加
上各種專題、評論,訪問進程纖毫畢顯。大陸媒體對這次訪問的報道,由國台辦掌控,中
宣部事前沒有任何禁令,基本完全放開。
                                                                               
    這次訪問在大陸引起的關注和震動,可以說遠遠超過了美國總統訪華。我們密切關注
著這次訪問,關注大陸民眾的真實反應。反應始料不及:台灣兩位政黨領袖所到之處,民
眾自發地表現出極大的歡迎,自發等待,自製橫幅,高喊「連哥」,小學生們齊聲朗誦「
連爺爺,您回來了,您終於回來了」……本報(《中國青年報》)攝影記者在現場拍到的
兩主席回鄉的大量照片,讓我們瞠目結舌,當地農民群眾為了一睹舊鄉親芳容,擁擠到幾
乎要出人命的地步。
    這是怎麼回事兒?國共兩黨是爭奪政權的死對頭,內戰塵埃落定後,兩岸都在傳媒和
教育中互相妖魔化,幾十年固化下來的意識形態屏障,竟如此不禁一擊?竟被一次訪問輕
鬆瓦解了?
                                                                               
    在大陸知識界看來,連、宋大陸之行最精采的一章,還是他們在北京大學講壇上的兩
次公開演講。兩人都手無片紙,直面聽眾,旁徵博引,侃侃而談。兩人都有個人風格,演
講棉裏藏針,既介紹台灣進展,也含蓄批評大陸現狀──民主自由與均富,「大陸還有相
當的空間來發展」。也許,對大陸一般百姓而言,僅僅對照大陸官員總是一副官腔地讀陳
詞濫調的稿子,台灣政治人物已經遠遠勝出。本報記者回來說,「連計程車司機都在誇他
們講得好,看人家……」呵呵,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問題在於,這個匪夷所思的開端意味著什麼?國民黨亦主張「一中」,如果2008年在
台灣大選中奪回執政權,有沒有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參與到大陸政治當中來?大陸的政治情
勢會有什麼變化?這些前景,現在說當然還太早,然而從此以後,台灣將可能作為一個實
際的政治要素影響中國大陸,是確定無疑的。媒體的責任,是盡快、盡量準確地讓大陸民
眾瞭解一個真實的台灣。
  《冰點》開會討論選題,盧躍剛提出,借連、宋訪問大陸所開創的氛圍,繼續跟進。
大家贊同。問題是怎麼跟?誰能恰如其分地寫出真實評析台灣現狀的文章?開列出大陸有
能力寫出此類文章的作者名單,我們都認為不理想,這些人雖然都是高手,但對台灣難以
說有真正的瞭解,很難說到位。最後,一個當然作者出現了──台灣作家龍應台。不用說
,她具備寫這類文章的一切必要條件。年初,她曾來《中國青年報》做過一次演講,演講
過後,她專門到《冰點》編輯室來與我們聊了一會兒,很融洽。盧躍剛也是作家,由他來
和龍應台聯繫。後來證明,上天仿佛刻意要讓《冰點》與龍應台會和。
                                                                               
    向龍應台約稿的工作,由盧躍剛來承擔。開始很不順利,龍應台疑慮重重,根本不相
信這樣的文章能夠在大陸發表。其間有個有趣的插曲,為了測試《冰點》邊界,她先發來
一篇小文,評析連戰訪問陝西母校時,小學生們遵成人之命,朗誦「連爺爺,你回來啦…
…」的蹩腳而又諂媚的「詩」,台灣媒體對之大為調侃的景象。她問「這能發表嗎?」我
們承認,當然不能。「連這個小品都不行,那我還能寫什麼呢?」這確實是一個讓我們難
以回答的問題。
                                                                               
    她根本不相信真實介紹台灣的文章能夠在大陸發表,她在大陸媒體開有專欄,太瞭解
媒體的政治禁忌了。經盧躍剛強力說服和動員,龍應台終於應承下來。
                                                                               
    5月24日上班後,我們心情焦躁地等待龍應台傳來稿件。誰也不知道她會寫出什麼,
會不會被總編輯立即槍斃。為保險,我甚至準備好了備用稿件。
                                                                             
    上午10點,接郵件,沒有;11點,沒有;12點,還沒來!直到下午1點多,來了!我
的天哪!下載、轉換為簡體字,傳內部網,幾個編輯同時看,一起做出是否可能登出的判
斷。一個一個看是來不及了。
                                                                               
    第一節:京劇《紅燈記》在台北
                                                                               
    「過!」我大叫一聲,這一節沒有問題,非常巧妙的開題!
                                                                               
    第二節:小溪潺潺 得來不易
                                                                               
    這一節也還「湊合」,儘管「高行健」的名字,在大陸媒體從不提及。「過!」我喊
出第二聲。
                                                                               
    第三節:敘述的多版本。看完我猶豫了一下,還是嘟囔出「過」字。
                                                                               
    再往下,這個「過」字,就怎麼也說不出口了。
                                                                               
    台灣人已經習慣生活在一個民主體制裏。民主體制落實在茶米油鹽的生活中,是這個
意思:
 他的政府大樓,是開放的,門口沒有衛兵檢查他的證件。他進出政府大樓,猶如進出
一個購物商場。他去辦一個手續,申請一個文件,蓋幾個章,一路上通行無阻。拿了號碼
就等,不會有人插隊。輪到他時,公務員不會給他臉色看或刁難他。辦好了事情,他還可
以在政府大樓裏逛一下書店,喝一杯咖啡。咖啡和點心由智障的青年端來,政府規定每一
個機關要聘足某一個比例的身心殘障者。坐在中庭喝咖啡時,可能剛好看見市長走過,他
可以奔過去,當場要一個簽名。
                                                                               
    如果他在市政府辦事等得太久,或者公務員態度不好,四年後,他可能會把選票投給
另一個市長候選人。
                                                                               
    ……
                                                                               
    好傢伙,中宣部看到這些描述會說什麼?
                                                                               
    及至看完全文,我們都已明白,這是一篇上佳的報道,如果得以刊發,必將在中國新
聞史上留下一筆,也會在兩岸關係史上留下一筆。這也是一篇政治風險極大的介紹台灣真
相的文章,文章的「針對性」不言而喻。通篇環環相扣,幾乎不可能靠技術手段來規避、
減弱風險,因此,這篇文章只有兩個前景:要?沒有任何餘地被槍斃;要?基本全文發表。
如果作較大刪節,刪到「安全」的界線之內,就沒有任何價值了──我們不能答應,龍應
台更不會答應。
                                                                             
    時間已經非常緊張,我決定立即上版出清樣,然後再與總編輯理論。自然,必要的刪
節也得有,我小心翼翼地刪去了一句話,不過100餘字,然後立即加寫編輯按語,強調:
「交流和瞭解,相輔相成。兩岸隔絕了近60年,台灣人民需要詳盡、真切地了解大陸,大
陸人民也同樣需要這樣去瞭解台灣。」
                                                                               
    清樣很快出來送分管總編輯。我們開始討論如何應對接下來的辯論,我們的理據必須
非常有力,僅僅像往常那樣靠三寸不爛之舌論證「風險不大」是不行了,風險巨大是顯而
易見的!最終,我們將辯論基點定為:「這篇文章,沒有超出連、宋在大陸直播的演講的
言論尺度;龍應台是台灣作家,言論尺度不應和大陸作者同等對待,應與連、宋保持相當
。」
                                                                               
    下午近5點,分管副總編輯陳小川拿著大樣走進《冰點》辦公室。我們一看,他已經
簽上「付印」二字!哇,太出乎意料了,我們興奮地大叫起來。他說已經給李而亮看過,
放行的理由是「沒有超出連、宋訪問大陸的言論尺度」,李而亮同意了,只刪了約200字
左右。「真是好文章!」他感歎說。
                                                                               
    「英雄所見略同呀!」我們又大叫起來。仔細看看刪了哪些文字,覺得無傷大雅。原
標題〈你不能不知道的台灣〉改為〈你可能不知道的台灣〉,我們也贊同,留下點餘地比
較好。
 躍剛下樓去給龍應台打電話,告知她這個結果。此前躍剛曾與她打賭,發不出來,《
冰點》請她吃飯;發出來,她請《冰點》吃飯。她輸了!竟然輸了!
                                                                               
    5月25日,海峽兩岸同時發表了這篇文章。台灣《中國時報》在編者按語裏聲明,這
是龍應台應北京中國青年報之約寫的文章,本報予以「轉載」──《中國時報》同行不掠
他人之美,極具職業風範。
                                                                               
    當天早上,《中國青年報》駐美國記者翁翔在華盛頓上網瀏覽,在台灣《中國時報》
上看到這篇文章,注意到是「轉載」本報的,根本不敢相信,立即登錄本報網站,一看果
然。他激動萬分,立即在本報內部網上發出公共留言:「我為本報能發表龍應台的文章自
豪;我為是中國青年報記者而自豪!」
                                                                               
    這篇文章在海峽兩岸引起的強烈反響和激烈辯論,至今餘波未了,在此不表。然而這
篇力作一舉具有了進入中國新聞史的地位,沒人會有疑問。
                                                                               
    我們太興奮了,文章發表當天上午,專門寫了一條留言發在報社公共留言上,感謝而
亮和小川發表這篇力作的決定。中午吃飯時遇上而亮,又與他熱烈握手,簡直舉止失措!
                                                                               
                                                                               
    其後半個多月,平安度過,沒有得到中宣部「閱評」。我們分析,這次連、宋訪問大
陸的報導及其後續,大概由國台辦「掌舵」,沒有中宣部什麼事兒,因事關兩岸統一大局
,那邊是言論自由,這邊也不能差得太遠。這篇文章也許罕見地遇上了「天時地利人和」

我們高興得太早了。該來的,早晚要來。6月7日,中宣部263期《新聞閱評》終於發
出:
                                                                               
    如此宣揚台灣民主自由的文章不宜刊登
                                                                               
    《中國青年報》5月25日《冰點周刊》刊登特約台灣籍作家龍應台撰寫的專文〈你可
能不知道的台灣--觀連宋訪大陸有感〉。這篇文章講到了台灣同胞迫切要求瞭解內地大陸
的心情,也有動人之處。但文章中多處竭力宣揚台灣的所謂民主政治,我們的報紙拿出這
麼大篇幅登這樣的文章,令人匪夷所思。
                                                                               
    ……專文說,「對於有些人,歷史的切身認知是,日本人對台灣的統治比國民黨的統
治還要文明些。日本總督再怎麼霸道,畢竟還受母體社會日本的法治所規範,而當時的日
本是一個已經經過明治維新洗禮的現代化國家。」
                                                                               
    專文說,台灣人從頭到尾就不曾覺得自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受過日本統治
的台灣人固然被歷史歸位為日本國民,1949年渡海到台灣的則是徹底的「民國人」。
                                                                               
    ……龍應台的文章極力宣揚今日台灣的民主、自由、均富,這與人們看到的台灣現實
並不一致。文章說什麼日本在台灣的統治受「法制規範」,受過日本統治的台灣人「被歷
史歸位為日本國民」,更是近乎胡說。文章還大肆讚揚獲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的高行健。
高行健1987年從中國出走,流亡法國入籍法國。他獲諾貝爾文學獎一事表明,諾貝爾文學
獎是被用來為別有用心的政治目的服務的。我們的媒體不宜組織刊發龍應台這樣的文章。
它可能產生的一個後果是對廣大讀者的嚴重誤導。(新聞閱評小組)
李而亮告訴我,上面對這篇文章極為惱火,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將團中央第一書記周強
叫去,嚴厲指責這篇文章「處處針對共產黨」……(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rrywu06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